在微生物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1、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作品
我们在本科教学中进行网络教学,提出了基于问题的探究型网络教学模式。教师设计“问题”,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利用网上资源、搜索工具等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师生通过教学网站、网络课程BBS进行交流,解决问题。教师提出拓展性专题,各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将成果写成论文。各小组用演示文稿,汇报专题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提交教学网站展示,并录入本课程的资源库。该模式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活动网络化,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实现。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微生物学课程的整合。
>>>>>>>>>>>>>>点击浏览网络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交流录像
2、学生进行综合设计实验,形成作品
提出实验的“多元学习法”,实验学时数的1/2进行微生物学基础实验,1/2进行综合设计实验,实验程序为先完成基础实验内容后,开放实验室,2-3个学生一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从选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和撰写论文等环节。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效果明显。
3、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作品
长期以来,微生物学课程组教师能结合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申报学院和学校的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开展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
通过上述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如张松老师指导的生物科学专业郭鲲鹏同学在校期间发表微生物学网络及多媒体教学研究论文2篇,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有多篇论文获得院、校和省级挑战杯课外科研作品竞赛的奖励。李淑彬老师指导的陆广欣等同学的“中国南海海洋霉菌抗真菌资源的调查及其初步研究”在校挑战杯中获得一等奖,在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获得二等奖。张松老师指导的陈燕玲等同学的“羊肚菌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在院第一届“挑战杯”中获得优秀奖。有多篇本科生的论文公开发表,如张松、李淑彬、庞启华老师指导的本科生郭鲲鹏、陈晓铭、梁演玲、黄冕等以第一作者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食用菌》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2002年以来,学生完成实验课程论文500多份;本课程组教师指导的多篇本科生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如张松老师指导的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郭鲲鹏(98级)、胡虾妹(99级)、徐嘉敏(2000级)、黄炳容(2001级)和黄冕(2003级)等,李淑彬、庞启华老师指导的刘源(2002级)、何建华(2003级)等。
点击图片浏览学生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