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现代生物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满足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理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本学科以培养掌握坚实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具有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的创新型生物学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能掌握生物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新性成果。
二、学位标准
学术博士应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通过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系统的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具备论文指导组认可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并独立完成毕业论文,通过同行评审和论文答辩,方可发放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博士毕业答辩和学位授予具体要求以各学院二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制订的管理规定为准,一般应满足以下其中一项要求方可申请博士学位:
1.在读期间需至少发表一篇导师为通讯作者,华南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高水平论文(或有正式接收函),其论文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学生排名为第一的,论文需T类及以上级论文。
(2)学生排名为第二且为并列一作的,论文需中科院分区大类二区以上论文。
(3)学生排名为第三且为并列一作的,论文需中科院分区大类一区以上论文。
2.在读期间至少获得署名第一 (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的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获得署名前三的部门审定的动植物新品种权1项(导师必须是核心成员,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
3.获国家级科技奖项1项(一等奖排名前10,二等奖排名前6,导师必须是核心成员,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
4.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项(一等奖排名前5,二等奖排名前3,导师必须是核心成员,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注意:上述科研成果界定依据学校科技处的相关规定执行)。
5.所撰写的论文送审专家意见全部为优秀。
硕士研究生应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通过学术报告、中期考核等5个必修环节,至少完成一项系统的、或阶段性的创新或者实践科学工作,具备指导组认可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同行评审、论文答辩,经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审议后,发放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三、培养方向
生物学是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于2006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8年进入省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是ESI全球排名前5‰的学科。在保持传统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广东重大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本学位点逐步形成了以下主要特色研究方向:
(1)植物学
本方向主要承传了潘瑞炽、莫熙穆、郭宝江教授等老一辈植物生理学家和遗传学家辛勤耕耘而发展起来的植物学科。植物学科从1996年起就已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为当时省唯一的植物学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本研究方向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瞄准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主要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分子调控、植物逆境适应分子调控、植物繁殖与进化生物学、植物分子遗传和功能基因组学、植物天然产物代谢调控和利用、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等。近5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在Nature Plants, PNAS, Plant Cell, Molecular Plant, EMBO Journal, EMBO Reports,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Plant Physiology, JIPB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系列重要的论文。
(2)动物学
主要研究昆虫发育生物学、昆虫免疫生物学、水产动物营养与藻类学、水生动物免疫学与水生环境监控、原生动物学等。近5年来,该方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等课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PNAS,The Innovation,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Nucleic Acids Research,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nsect Molecular Biology等刊物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
(3)生理学
主要研究焦虑、抑郁及应激的脑机制及干预,神经退变性疾病(突触和神经环路调控),离子通道与信号转导、中药有效成分及纳米材料对模型动物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相关神经机制,环境污染物的毒理效应与机制,PTTG1基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等。近5年,该方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专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示范课程等项目。近5年来,该方向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Journal of Neuroscience、Phytomedicine、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Molecular Neurobiology、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等刊物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
(4)微生物学
主要研究人体及环境微生物组、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微生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微生物酶组学、应用微生物学等。近5年来,该方向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在Nature Medicine、Cell Host & Microbe、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ISME Journal、PNAS、eLife等刊物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
(5)神经生物学
主要研究分子及细胞神经生物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神经肿瘤学、认知与临床神经科学等。近5年来,该方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作为骨干单位参与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在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Glia Mol Ther、Nucleic Acids、J Affective Disorders、Cerebral Cortex、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等刊物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
(6)细胞生物学
本学位点主要目标是培养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硕博人才。细胞生物学学科主要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调控等重大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调控机制,并以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细胞和组织工程以及核酸诊断和检测等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植物和动物细胞工程、细胞信号转导、细胞自噬和囊泡运输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等。近5年来,该方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项目、国际(地区)合作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现代种业等项目。在PNAS、Nature Plants、Molecular Plants、JACS、J Control Release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并在Trends in Genetics、Trends in Plant Science等重要刊物发表了多篇综述和观点论文,获得了50多个专利,部分专利实现了成果转让。
(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研究生物个体发育的分子机理与调控、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系统发生和进化、表观遗传学、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生物个体和环境互作的分子调控机制等。近5年来,该方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Nucleic Acids Research、Science Bulletin、PNA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Cell Death & Disease等刊物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
(8)生物物理学
主要研究生物物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细胞与分子生物物理学、生物样品光声成像原理和技术、纳米生物学与生物传感等。近5年来,该方向在Nano Letters,Nature Protoco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刊物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
四、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目前拥有64名专职教师,45岁以下教师31名,占总人数48.4%。学科团队老中青结合、团队结构较好。现有国家级人才11人次,省级人才22人次。
“植物学”方向目前拥有12名专职教师,其中正高7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现有国家级人才3人次,省级人才4人次。学术带头人阳成伟教授2017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目前担任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近5年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 Plant Cell,PNA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共7项。本校一直是广东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协会的理事长单位,主办了三次全国植物生长物质学术会议,组织出版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丛书,学术地位和社会效益显著。
“动物学”方向目前拥有15名专职教师,其中正高7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现有国家级人才5人次,省级人才6人次,师资力量雄厚。学术带头人李胜教授2011年获得国家杰青,2016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在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Autopha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Cell Research、PLoS Genetics和Development等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64篇;合作发表论文37篇;授权专利9项。组织和承担了多项国家基金委重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973课题、863项目、转基因专项等国家级研究任务。多次应邀在重大国际会议做主题和大会报告,多次担任国际大会主席和组委员成员。
“生理学”方向目前拥有5名专职教师,其中正高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学术带头人龙程教授长期从事离子通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专题等项目。在Cell、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eLife、Cerebral Cortex和Hypertensio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70余篇研究论文。
“微生物学”方向目前拥有5名专职教师,其中正高4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现有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3人次。学术带头人张新帅研究员2020年入选国家级四青人才,目前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PNAS、eLif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8篇。团队骨干教师张松教授2021年入选广东省教学名师,主持的《微生物学》课程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主持承担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团队骨干教师王璋教授2023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Medicine、Cell Host & Microbe、Nature Microbi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神经生物学”方向目前拥有5名专职教师,其中正高4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现有省级人才2人。学术带头人肖林研究员长期从事胶质细胞功能与相关脑疾病研究,尤其是少突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与发育调控,及其在脱髓鞘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2019年入选广东省杰出青年卫生人才。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专题等项目。在Science、Nature Neuroscience、Glia等发表多篇研究论文,论文总计已被引1100余次。
“细胞生物学”方向目前拥有5名专职教师,其中正高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1人。学术带头人高彩吉教授,2016年入选国家级四青人才,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国际(地区)合作基金和面上项目等。在Nature Plants、PNAS、Molecular Plants,EMBO Reports等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李玲教授2006年入选广东省教学名师,主持的课程《植物生理学》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科组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在国际SCI权威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0项,获得200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植物生理学》教材获2021年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目前拥有8名专职教师,其中正高5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2人次。团队学术带头人余小强教授是“海外杰出青年”获得者,2002-2017年连续获得并主持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四项研究课题,总经费超过二百八十多万美元。目前主要研究昆虫先天免疫、信号通路和生殖发育。至今共发表170多篇SCI科学论文,文章累计SCI影响因子超过610。文章被他引8600多次,所发表论文的H-指数(H-index)为50。入选爱斯维尔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生物学)。李洪清教授是2000年全国100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和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在Nature Biotechnology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目前主要从事与水稻高产性状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骨干成员高峰教授长期从事柑橘、甘薯等植物的遗传育种与基因工程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重庆市、广东省科研项目12项;参加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和重庆市科研项目共15项。迄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骨干成员张钟徽教授2020年入选广东省引进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现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近年来主要从事植物发育与逆境胁迫响应相关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研究,在eLife、Nature Plants、Plant Cell、PNAS、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9篇;获得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生物物理学”方向目前拥有10名专职教师,其中正高5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1人。学术带头人周小明研究员,2022年获得国家重大人才青年项目,2012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获批广东省杰青,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JACS, Nature Protocols等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骨干成员贾丽教授一直在核酸和蛋白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和检测领域从事研究,是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3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五、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2023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3项,总经费8934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等1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广东省杰出青年项目、广东省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等76项。2023年获批科研项目7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
六、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目前拥有的科研平台有教育部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2005年),脑认知与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2018年),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1996年)、和广东省华南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等;教学平台有广东省生物科学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2004年)。拥有专业实验室18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15亿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85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