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Image




一、培养目标:

博士: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现代生态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满足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发展,并能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保障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的基础理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生态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用英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具有在本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独立从事基础性或应用性研究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产业或专业技术岗位上能做出创新性成果。

硕士

培养能够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保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的基础理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专业上与他人协作的良好品质。

2.掌握生态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应用开发的能力。

二、学位标准

授予博士学位基本标准:

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通过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系统地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具备论文指导组认可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并独立完成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审议后,发放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博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其中一项要求方可申请博士学位:

1)在读期间需至少发表一篇华南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高水论文(或有正式接收函),其论文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 学生排名为第一的,论文需T类及以上级论文。

b. 学生排名为第二的,论文需中科院分区大类一区论文。

c. 学生排名为前五的,论文需为国际知名的顶级杂志(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2)在读期间至少获得署名第一或第二的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部门审定的动植物新品种权1项。

3)获国家级科技奖项1项(一等奖排名前10,二等奖排名前6,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

4)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项(一等奖排名前5,二等奖排名前3,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注意:上述科研成果界定依据学校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5)所撰写的论文送审专家意见全部为优秀。

授予硕士学位基本标准:

硕士研究生应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具体见第六条学分要求),通过学术报告、中期考核等5个必修环节,至少完成一项系统的、或阶段性的创新或者实践科学工作,具备指导组认可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同行评审、论文答辩,经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审议后,发放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为保证培养质量,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无正式科研成果(具体条件如下,三选一)产出的情况下,其毕业论文全部采取双盲评审。如果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有正式科研成果产出,则其毕业论文有50%几率(通过抽签选取)进行双盲评审。

1)以第一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以上级别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者投稿论文已被接受(必须提交编辑部出具的同意接受发表证明,并由导师签署意见确认)。

2)发表SCI论文,并列第一作者(不论物理排名,下同)或排名前两位;若发表中科院当年最新分区属于二区刊物的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或排名前三位;若发表中科院当年最新分区属于一区刊物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或排名前五位。

3)获批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人为第一或第二发明人。

三、培养方向

1.植物生理生态(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立足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维持,开展植物对环境逆境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以及华南特色花卉的繁殖与保育生物学研究,揭示植物对UV-B辐射增强、全球变暖、重金属污染等的响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华南地区入侵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及其分子机理,阐明华南地区重要植物类群传粉生物学与繁育系统进化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动物多样性与保护(Animal Diversity and Protection

本学科方向瞄准国际前沿,紧密围绕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需求,对我国特别是华南热带、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极度濒危动物在保护实践中遇到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即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生物学、地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宗教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突出“需求牵引、突出原创、引领前沿、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思想,从分子水平直至生态系统层面探索受胁动物濒危机制,全面揭示濒危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开发有一定创新性的濒危动物保护新技术,提出有建设性的、科学依据充分的和有重要价值的濒危动物保护对策,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需求。

3.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本学科方向主要借助新兴的微生物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转录组、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质和宏代谢组等),结合基于培养的传统方法,深入挖掘极端环境(尤其是酸性矿山环境)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潜力,试图厘清人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内在联系,系统探究微生物群落构建和定向调控的相关理论。

4.环境污染与修复(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Remediation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有色金属矿区和电子垃圾污染区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和过程,力图阐明微生物驱动的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耦合过程及其对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影响,系统探究超富集植物、耐性植物、生物多样性、菌根真菌等具有植物促生功能的微生物类群在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中的作用与机理。

5. 生态毒理学(Ecotoxicology

针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研究有毒有害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其在生物体的蓄积代谢,评估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因此,本方向培养能够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

四、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2023年承担各级各类在研科研项目52项,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6项(表2、表3)。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科技计划项目等26项;2022年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0项,合计科研经费389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国家级项目立项经费279万元。2022年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结题省部级项目2项。

五、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依托平台:主要依托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生态学和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条件,依托学院实验中心公共平台和生态学科专业实验室条件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拥有8543万元仪器设备、6000平米实验室和7000平米的校内实习实践基地。

  • 发布时间:
  • 2024-06-12 12:36: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 标签:# 生态学 #一级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