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创造研究生与各领域学者近距离交流机会,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明确人生规划,实现自我价值。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举办“砺儒茶座”学术品牌活动,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三有”高端学术沙龙。
2022年11月29日下午,由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学术品牌活动“砺儒茶座”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顺利举行。本次茶座以“聚焦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生命科学学院唐晓艳、黎杰强两位老师担任分享嘉宾,与来着各学院200余名学生一同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卡脖子”问题。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副书记张育受邀出席活动。茶座由学院辅导员、研究会指导老师柯雅婷主持。
砺儒茶座主题
本次茶座邀请的两位老师均在农作物育种和技术推广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唐晓艳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及病原体的分子互作研究及作物分子设计研究,建立了基于隐性核基因的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体系以及水稻和油菜的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技术体系,且均已进入规模化示范推广阶段。黎杰强老师是广东省玉米区试、华南玉米联合体区试品质鉴定专家组成员,省农村优秀科技特派员,长期从事甜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工作,主持育成通过省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产品畅销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份。
主会场画面
科技兴农,重在攻关育种及栽培技术
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在端稳中国饭碗的同时,中国致力于推动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将中国的稻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到更多国家,助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在研发杂交水稻技术的征程中,唐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孜孜不倦,目前已成功开发出风选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取得了杂交水稻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同时,她指出,我们看到中国当前在育种及栽培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短板,特别是生物育种重大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若要更好地推动我国育种及栽培技术的发展,需要解决种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及相关成果产业化问题。
科技助农,抓好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
助力乡村振兴,必须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进一步发挥科技特派员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黎杰强老师曾多次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扎根”在田间地头,开展驻镇帮镇扶村组团结对帮扶工作,用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在本次活动中,他以实物为同学们展示介绍了常见的玉米品种,并强调了技术育种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玉米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黎老师指出,由于玉米单产受地理条件、种植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若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不断创新选育技术并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黎杰强老师展示玉米品种
人才资源,强化智力支持与发展动能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强化智力支持。没有人才振兴,乡村全面振兴就是一句空话。目前,基层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专业性人才较少等棘手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本次活动吸引了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等不同学科领域学子齐聚一堂,共讨科技兴农和乡村振兴话题。同学们围绕“农业发展与转基因技术”“科技兴农与宣传推广”“乡村振兴与人文伦理”等话题展开提问互动,形成了不同学科融合交流的浓厚氛围,也体现了青年大学生将个人实际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热情,将为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智力支持和发展动能。
师生互动交流
此次砺儒茶座充分展现了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特色,参与讲座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颇多,不仅了解了当前水稻育种与栽培、玉米选种的科技前沿,更从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提问中打开了新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多青年力量的加入。高校研究生作为党的事业生力军,承担着党和国家的殷殷期盼,愿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科技兴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挥洒青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案 |吴潇、刘昀昀
初审 | 席菲、雷晨
复审 | 柯雅婷
终审 | 张育
标签:
华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Copyright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电子邮件: huxj@scnu.edu.cn 电话:8521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