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木棉花开——忆林蠡校友的生科故事

2022-03-14 15:24:27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我是广东省湛江廉江市人。1987年高中毕业,为了响应湛江市要大力发展“两水一牧”(水产、水果、畜牧)产业,我第一志愿考入山东海洋学院(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就读海水养殖专业。在大学期间学习了《鱼病学》这门课,我们的参考书是华南师范大学张剑英教授撰写的《鱼类寄生虫学》,图文并茂,未尝不着迷书中千姿百态的鱼类寄生虫。1990年底,我打算考研究生,咨询了当时在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鱼类研究室就读研究生的王春师兄,他强烈推荐我到华南师范大学深造,理由是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鱼类研究室的导师在水产多个领域都是行业的佼佼者,而且研究和产业密切结合。1991年我如愿以偿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就读研究生,跟随张剑英教授从事鱼类单殖吸虫分类研究。鱼类室位于校园西区的一个角落,有一个小门进出。小门围墙绿藤缠绕,旁有两棵树,叶色青翠,树冠伞形,枝头开满了奇异的花,花瓣粉红色,花蕊白色。后来才知道它的学名是美丽异木棉。木棉是广州的市花,花色是橙红色,几乎没有绿叶。也许是有绿叶和花色多样的缘故吧,我更加喜欢美丽异木棉的风采。鱼类室占地约10亩,有三五口池塘,三四排养殖池,养殖池边建有一排矮小的瓦顶平房,这个就是我们当年的教室。当年的华南师范大学鱼类研究室名家荟萃,有鱼类分类学家潘炯华校长、陈湘粦教授,有鱼类繁殖学家郑文彪教授,有鱼类疾病学家张剑英、黎振昌、黄文芳教授等。潘校长中等身材,操着客家口音软软的普通话,温文尔雅,是高山仰止、虚怀若谷的教育家和鱼类学家。我跟随陈湘粦教授学习鱼类学,陈先生早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是伍献文院士的弟子,他在鲤科鱼类、鲃亚科鱼类、鲶类的分类学上卓有贡献。陈老师除了注重传统的鱼类分类理论之外,还给我们讲述了当时国际上流行的“支序分类”学方法,后来这种方法不仅仅用在鱼类分类,也用在我们的寄生虫分类上。郑文彪老师才30出头,正风华正茂,记得他给我们上课的教材是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鱼类繁殖生理学的最新进展,不够写了就贴上额外的纸片。除了重视理论之外,郑老师非常重视鱼类繁育实践,傍晚的时候他亲自教我们给芒鲶催产。郑老师在多种鱼类的繁育上都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比如本地胡子鲶、埃及胡子鲶、芒鲶、泥鳅、斗鱼等,他还是国内最早成功诱导鳗鲡成熟排卵受精,并孵化到10几天的专家。在鱼类单殖吸虫分类学历史上,张剑英教授的贡献是耀眼的。张先生1958年大学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水产养殖专业,随后分配到位于湖北嘉鱼县的湖北省水产学校工作。嘉鱼县在长江边,张先生没有钱购买鱼 ,就向渔民要鱼鳃回去采集寄生虫。遇到不熟悉的鱼种,就购买后贴上标签 ,邮寄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伍惠生研究员,让他帮忙做鱼类鉴定。1970年华中农业大学成立水产系,张先生到华中农业大学工作,继续从事以长江为主的鱼类单殖吸虫研究。1978年,张先生调到华南师范大学工作,开展广东各个水域鱼类单殖吸虫研究,包括西江、北江、韩江等水域,八十年代培养了潘洪乐、潘骏、安东、李桂峰、丁雪娟、颜培辉等从事单殖吸虫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我考入张先生门下之前,中国鱼类单殖吸虫研究主要集中在淡水鱼类,海洋鱼类单殖吸虫吸虫的研究只有零星报道,缺乏区域性系统研究。记得张先生和黎振昌先生刚刚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做南海鱼类单殖吸虫研究。我和余向东同学是第一批以海洋鱼类单殖吸虫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学生。我们两个负责广东沿海鱼类单殖吸虫研究,北到汕头,南到湛江。我们一起采集样品,回到学校再进行分类群整理。余向东负责锚首虫科、原环指虫科等大科整理,我則负责鳞盘科、仙沟科等整理。张先生和丁雪娟教授一起,继续把中国黄渤海、东海、海南岛、南海诸岛海洋鱼类单殖吸虫做了系统调查,培养了刘琳、刘汉生、王江勇、张成生、陈智兵、王文彬等硕士研究生。张先生和丁雪娟、刘琳等整理了这么多年他们鱼类单殖吸虫分类,有超过一百多个新种,是中国发现单殖吸虫新种最多的团队,华南师范大学是中国鱼类单殖吸虫分类的大本营。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鱼类室在鱼类分类、繁殖和育种,鱼类寄生虫分类等领域在国内独树一帜。鱼类室也非常重视外国经济鱼类的引进和推广,是最早引进和推广巴沙鱼、埃及胡子鲶、罗非鱼等的中心之一,现在这些经济鱼类都形成了大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生物系鱼类室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些毕业生在国内外,在各行各业,特别在渔业界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水产学术界,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鱼类室是独特的,就如美丽异木棉一样,叶色青翠,花蕊洁白,花瓣粉红,开满树冠。春暖花开,木棉花也开了,在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建系70周年之际,祝愿我的母系如同美丽异木棉一样,继续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异人才。

林蠡,2022年3月1日,于广州仲园


blob.png

   作者简介:林 蠡,男,广东省廉江市人,理学博士,湖北省 “楚天学者”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大学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专业,1991年-1994年在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德国汉堡大学和中山大学动物学专业联合培养博士,先后在日本国立水产研究所、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莱斯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切温大学留学 10 多年。现任教育部水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广东水产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会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