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以科研教学促进党建,以党建巩固科研教学”的“党建+科研”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我院年轻教师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探索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式,2020年7月30日-8月2日,我院党委委员、植物科学党支部副书记林正眉副教授与生态学周先叶副教授带领青年教师申聪香老师、路国辉老师与四位本科生分别组成两支队伍共同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丹霞山野生植物辨认大赛。
(师生队伍合照)
位于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名录。得益于较好的地貌与气候条件以及国家的妥善开发与管理,丹霞山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不乏丹霞山特色种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为生物科学专业开展科学考察提供绝佳的自然环境。由广东省林业局主办的2020年丹霞山野生植物辨认大赛于8月1-2日在风景秀丽的丹霞山景区举办,分专业组、公众组、亲子组三个组别进行比赛,共有153支队伍报名参赛。
(师生队伍合照)
7月30日傍晚抵达丹霞山后,我院参赛队伍便马不停蹄地进入保护区进行考察学习,并于8月1日围绕丹霞山专业组长老峰3号、4号线进行比赛实地考察与学习。四位老师不仅沿途辨认植物,更一路围绕植物生境、植物分类学特征与类似种的鉴定区分进行教学研讨。经过一天多的实地考察学习,师生队伍共整理、记录了沿途植物300余种,为后续的学科教学积累了丰富素材,其中不乏丹霞梧桐、丹霞刚竹等当地特色种。
(林正眉副教授沿途开展教学)
8月2日比赛当天,两支队伍需要在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围绕丹霞山的指定专业路线,寻找100种指定植物并拍照上传。两支队伍人员各司其职,规划路线、辨识植物、拍照归档、上传系统等。在美丽的丹霞自然山水中,经过紧张有趣的合作,师生队伍最终完成了素材提交。华师白兰队获得了本次大赛专业组第四名、位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华师杜若夕雾队因网络问题未能完全上传材料而与奖项失之交臂。
(整理的植物资料)
本次比赛,不仅仅是对我院师生专业技能与学科素养的一种肯定,更是我院以“赛教融合、以学促教”这种创新模式开展“老帮青”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尝试,也为师生提供了一次“实践中学”沟通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平台。参赛师生均表示在此过程中受益良多,不仅增长了学科知识,更对自身的教学与学习有了更深的思考与体会。期待我院师生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当中,继续开拓创新工作学习模式,积极实践所学知识,努力发扬生科人敢于拼搏的优秀精神,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比赛获奖证书)
撰稿人:罗汶涛、黄选燕、赖嘉宇、李怡萱
审稿人:林正眉
标签:
华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Copyright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电子邮件: huxj@scnu.edu.cn 电话:8521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