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 页面导航
  • 基本信息
  • 个人简历
  • 教育经历
  • 工作经历
  • 研究方向
  • 讲授课程
  • 承担课题
  • 论文专著
  • 返回顶部

image.png

  • 性别:男
  • 职称:教授
  • 学历:博士
  • 学科:
  • 工作电话:
  • 电子邮件:lidh@scnu.edu.cn
  • 相关链接:
  • 简历更新:2020-07-12
个人简历

获得人才头衔奖励和荣誉等情况:

第二批千百十工程校级重点培养教师(2001-)、硕士生导师(2001-)、教育硕士导师(2003-)、省考试院生物学科专家(2010-)、CSC评审专家(2012-2014)、东莞市名师工作室(高中生物学)指导专家(2016.3-2019.3)等。

多次获年度工作先进奖;多次获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师奖);连续三届获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称号;获得校级本科优秀教师和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称号(2017)。

 

承担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

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曾获得省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998),两次获国际会议组委会的资助/奖励(19992001)。结合课程教学和指导教育硕士研究生等工作,开展高校教研和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与改革的研究等工作,完成多项教学研究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32015)。已在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此外还翻译国外优秀教材、编写科普小册子、参编学术专著、研发“生物科学史教育扑克牌”等。长期关注中学生物学教育教研,参与高考、中考等相关工作,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指导学生获广东省“生化技能大赛”一等奖多项、获全国和广东省师范生师范技能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多项。

 

广州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2000-)、理事(2012-);多家专业期刊杂志评审,《热带作物学报》优秀评审人(2009)等。


教育经历
1996.6,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3.6,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植物生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0.7,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4.12-今,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其中,2005.5-2007.2,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植物所(CSIRO PI),访问学者 2000.12-2004.1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1996.7-2000.11,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讲师、副教授(1998.10-)
研究方向
(1) 植物光生物学、作物淀粉代谢与改良 研究光和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及代谢的影响机制;致力于探究作物淀粉的代谢规律与改良。 (2) 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 针对高等教育及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教学实践问题展开研究。不断改革生物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近年专注于生物学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骨干专家型教师。
讲授课程
生物化学,本科生,必修课 生物化学实验,本科生,必修课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研究生,必修课 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生,选修课 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生,必修课
承担课题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995-1997),6.5万 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998-2000),8万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9-2010),2.5万 省教育厅教学重点项目(2013-14),20万
论文专著

罗怡,徐秋梦,李德红.肽链的折叠方式不是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生物学通报, 2018, 53(8): 12-14.

徐小欢, 李德红.基于科学思维的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DNA的复制方式”教学为例. 中学生物学, 2018, 34(8): 26-28.

陈雨艳, 李德红.“生态入侵”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建议. 生物学通报, 2018, 53(2): 9-11.

徐秋梦,罗怡,李德红.剧烈运动导致人体肌肉酸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中学生物教学, 2017, (10): 26-28.

张颖, 李德红.关于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皱粒豌豆形成过程”的辨析. 生物学通报, 2017, 52(3): 6-8.

李德红.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 (电子版), 2016, 6(4): 18-21.

张颖, 李德红.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物教学, 2016, (10): 18-21.

徐敏红, 李德红.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中学生物学, 2013, 29(1): 7-9.

Zhongyi Li, Dehong Li, Xihua Du, Hong Wang, Oscar Larroque, Colin L. D. Jenkins, Stephen A. Jobling, Matthew K. Morell. The barley amo1 locus is tightly linked to the starch synthase IIIa gene and negatively regulates expression of granule bound starch synthase I.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1, 62(14): 5217-5231. [doi: 10.1093 /jxb/err239]

李德红,李玲.《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 理工高教研究, 2003, 22(6): 65-70.

Dehong Li, Da Xing.UBE comparison of rice and maize seedlings. 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 2001, 10(3): 161-164.

Da Xing, Shici Tan, Yonghong Tang, Yonghong He, Dehong Li. Observation of biophoton emission from plants in the process of defense respons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9, 44(23): 2159-2162.

李德红,王小菁,潘瑞炽.钙在6-BA诱导黄化绿豆幼苗下胚轴原生质体膨大中的作用. 实验生物学报, 1998, 31(2): 187-193.

(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