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教学大纲
授课教案
授课课件
教学录像
实验指导
课后习题
研究成果
效果评价 课程网站
参考文献
   
   
   

华南师大生态学课程团队现有 14 名教师,其中院士2人、教授1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课程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 8人。课程团队中有9位教师在国外研究工作1年以上,45岁以下年轻教师5人。生态学课程团队以中科院院士、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孙儒泳先生和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广东省领军人才Lars Olof Björn(彼昂)先生领衔,汇聚了一支年富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两位院士和原课程负责人的培养下,教学团队的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李韶山获批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林晓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dw李韶山教授简介

IMG_256

  广东省高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生物学科专家组组长;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九三学社华南师大支社副主委。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首批校级重点培养教师,1997年受聘硕士生导师、并兼任教育硕士导师,200111月晋升教授。曾应邀赴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 Sweden)植物生理学系进行博士后访问合作研究。主持完成了两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主持承担省高教厅项目和市科委项目各1项。已在J. Photochem. Photobiol. B: Biol.,《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0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第4完成人)和1998年广东省高教厅科研成果二等奖(第2完成人)。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光生物学(Plant Photobiology)。近年来开展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科学教育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教育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合作项目,致力于生命科学教学中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以及科学教育中探究式生物学教学研究。

 

 

dw周先叶副教授简介

dw

     副教授,博士,生态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担任本科生《生态学》、《植物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工作和硕士研究生《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一直从事多门本科课程的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曾主持多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并作为主要承担者参加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一项。长期从事生态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生态研究,外来入侵植物生态研究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研究等。曾主持广东省林业科技重点项目(子课题)和深圳市科技局项目,承担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5),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5)。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参编专著2本。

 

                         李伟华教授

 dw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女,主讲《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园林与设计》、《草坪科学与管理》等课程以及参与《生态学实验》、《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等教学实践。目前主要从事城市园林绿化、环境生态、生物入侵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及园林植物的环境效益,并首次以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外来植物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理,弥补了入侵生态学的土壤微生物研究空白。在国外SCI收录刊物 Plant and Soil上发表论文2篇,在国内权威刊物《中国园林》上发表论文多篇。

 

dw王宇涛

男,博士,副研究员。20066月毕业于中南大学资源生物学院,获学士学位。2011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7月开始进入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态学;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为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多样性及其环境、生态效应。

主持课题:

1.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丛枝菌根真菌对五爪金龙入侵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经费:4万;主持人:王宇涛;立项时间:2013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华南典型稻田湿地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稻的碳磷交易动态。经费:26万;主持人:王宇涛;立项时间:2014年。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稻田湿地丛枝菌根真菌与水稻的碳磷交易动态。经费:10万;主持人:王宇涛;立项时间:2014年。

 

 

 

特别顾问

 

dw孙儒泳院士简介

dw

    男,浙江宁波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58年在原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获副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来我院工作之前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态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市政府水产科技顾问团成员,《生态学报》和《兽类学报》副主编,《动物学报》和《动物学研究》编委,美国《生理动物学》(Physiological zoology)编委等。

  孙院士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51年,撰写和参与撰写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等共16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l50余篇。他独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获第二届高校教材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十六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六项、并于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它平行地出现于两种小啮齿类,生活在草甸中的Microtus arvalis和森林中的Clethrionomys glareolus,从而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他研究Meriones unguiculatus代谢率随环境温度变化,发现静止代谢率与平均每日代谢率的变化率不同,提出以20 °CADMR为主要参数的Weiner日能量收支(DEB)模型应予以修正.他提出恒温动物的恒温能力的一个新指数,在应用上优于Ricklef指数.他发现晚成性根田鼠的体温调节能力的胎后发育呈S“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IMG_256

 拉斯·奥尔夫·彼昂

国际著名的生态学家拉斯·奥尔夫·彼昂1981年入选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89年至今担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层耗损和环境效应评价委员会首席顾问。在《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0篇,出版专著17部。1995年以来发表的论文中,单篇被引频次最高达325次,年均被引30次,8篇代表性论文共被引用1453次,其中他引1369次。20105月,被聘为华南师范大学全职教授。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1024*768模式浏览本网站

copyright©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