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报书 | 课程简介 | 教师队伍 | 授课教案 | 效果评价 | 课程网站 |
课程简介 |
||||
《生态学》是我校生物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8学时。
1.发展过程
生态学课程自1984年开设至今。1996年被评为学校合格课程,2002年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2005年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通过2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1998年教育部把生态学确定为普通高等学校生物学的主干课程后,生态学的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成为一门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优良的教学条件、鲜明的课程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2.师资队伍
华南师大生态学课程团队现有14名教师,其中院士2人、教授1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课程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 8人。课程团队中有9位教师在国外研究工作1年以上,45岁以下年轻教师5人。生态学课程团队以中科院院士、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孙儒泳先生和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广东省领军人才Lars Olof Björn(彼昂)先生领衔,汇聚了一支年富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两位院士和原课程负责人的培养下,教学团队的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李韶山获批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林晓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王宇涛2011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引进我校生态学研究团队以来,积极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成长迅速。
3.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
本课程采用全国高等学校使用的生态学教材《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编)的内容体系结构。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应用生态学等内容。目前正在使用教育部推荐的国外优秀英文原版教材“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美M C Molles著, 2002)进行双语教学的实验,课程内容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和全球生态学等。
4.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
近几年,我们开展了以教学改革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强化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完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和网络课程的建设为重点。通过第二课堂和综合实验,鼓励并逐步要求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
5.课程特色
(1)师资力量强。孙儒泳院士从事生态学教学工作五十多年,是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课程负责人为博士生导师,20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本科基础课的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和科学研究能力。教师队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年龄结构合理。
(2)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的措施是:①利用教师队伍的科研素质高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②制定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从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撰写和发表研究论文。③建设完善校内外生态学研究实习的基地,为学生的研究提供舞台。上述措施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素养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3)教材建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课程采用全国高等学校使用的生态学教材《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编)的内容体系结构。孙儒泳院士的《普通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原理》是享有盛誉的大学生态学教材,多年来被国内广泛使用。
(4)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1998年开始,我们制作完成《普通生态学》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用多年,对提高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作用。生态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基本完成,并建有课程网站,学生可上网进行生态学课程学习、交流和考核。同时结合微课、微信推送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
(5)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近几年,我们开展了以教学改革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强化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完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和网络课程的建设为重点。通过第二课堂和综合实验,鼓励并逐步要求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
|
||||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1024*768模式浏览本网站 copyright©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