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组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多年来致力于网络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并在国内同类院校微生物学教学中率先建设和应用网络课程。我们开发研制的微生物学网络课程在课程学习中提供各种课程资源、认知和通讯工具,建立一个良好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张松主编的《微生物学》网上课程于2002年9月获得由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并于2006年3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软件适用于理、工、农、医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也可作为远程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函授与自考学生自学之用。
“课程概述”模块主要介绍本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考试方式。
“课程学习”模块的结构分为二个部分:左边的树型目录导航条和右方的教学功能内容区。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只需点击左边树型导航条即可进入相应章节进行学习,点击章节前面的“+”号,可以看到其对应的知识内容条目,点击进入学习。当学习者想跳转到其它章节学习时,可从左面直接选择,而不必通过总导航页寻找。在点击任一章节时,此章节的子菜单展开并自动将上一节展开的树型菜单收缩隐藏,每个学习页面都能链接到课程总导航页面。总体导航设计清晰简洁,使学习者不会迷航于众多的菜单中。课程共十一章,分别为:绪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生态学,传染与免疫,微生物的分类。
“练习”系统包括选择题、问答题。课后完成的作业可通过本网络课程的“提交作业系统”提交发送给老师批改。
“在线测验”模块可检测学习效果并实时得知分数。
“笔记本”模块以月历的形式展现,可预先设定学习计划,检查学习情况,记录学习心得。
“BBS” 模块,包括教学通知、疑难解答、学习讨论、收邮件、发邮件,可与同学、老师进行在线讨论、交流,也可通过“BBS”模块向教师咨询或直接把疑难问题通过“邮件收发”系统发电子邮件给老师,老师将答案发回给学习者。
“实验室”模块,按课程内容,先后安排了9个实验。每个实验先以文本形式并配以图片呈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试剂与器具、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实验报告、思考题等内容,然后出现实验操作过程的视频。该模块便于学生在实验前对每个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及结果等进行预习,在集中实验后对实验方法步骤进行复习。
“相关链接”模块给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链接了许多参考资料和相关网站。参考资料列出了微生物学的相关书刊,让学生课后查找阅读,以便及时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进展及应用,通过相关网站直接链接到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网站,扩大学生的视野。
“动画库”模块列出了本网络课程的全部动画资料,方便学生直观地浏览学习微生物学的知识点。
为了使初学者尽快熟悉本网络课程的结构框架、功能和使用方法,我们特设计了“帮助”模块。
①系统性强,功能齐全,导航系统清晰。教师和学生任何时候可跳转进入不同模块或不同章节的页面,也可随时返回菜单或退出,这可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便于个性化教学。
②内容全面,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并具有先进性。内容反映了国内外微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在内容上保持先进,而且采用最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编制网络课程软件,在研制技术上保持先进。
③理论联系实际。本教材既有课程理论知识学习模块,阐明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又有课程实验操作模块,呈现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指导和实验操作视频。
④界面友好,画面精美。采用大量直观的动画和鲜明的色彩,与图像、文字、图片、表格、视频集于一体,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充分展示了微生物学的知识点,直观性强,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并特设动画库,便于用户对知识的选择教学与学习。
⑤交互性强。本教材设计了有效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本软件采用多功能的交互方式,使用超文本的操作界面,充分利用热字、热区、按钮等形式展开知识内容,层次结构分明,操作简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