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正眉,周先叶,植物学双语教学探讨,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广东省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教材—生物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编写人员, 撰写第三章,2.5万字)
3. 广东高考年报,广东高教出版社,2005,(编写人员,撰写生物科,2.3万字)
4. 广东高考年报,广东高教出版社,2006,(编写人员,撰写生物科,2.5万字)
1. 香港郊野公园薇甘菊的化学防除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09-114. (第二)
2. 薇甘菊对香港郊野公园植物群落危害的分析, 生态科学, 2006,25(6):530-536.(第一)
3. 棕榈ISSR反应条件的筛选与优化,广西植物,2006.26(2):204-208.(第二)
4. 薇甘菊对内伶仃岛植被危害的相关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5,16(2):350-354.(第一)
5. 采石场悬崖生态系统自然演替初期土壤和植被特征,生态学报,2005,25(6):1518-1522.(第二)
6.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种间协变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367-3713.(第一)
7. Germination of the seeds and growth of the seedling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Plant Species Biology, 2004, 19(1):55-58.(第五)
8. Researches on macrophyte roots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A review). Current Tropics in Plant Biology, 2004,5, 131-142.(第四)
9. 薇甘菊在广东的传播及危害状况调查,生态科学,2003,22(4):332-336.(第一)
10.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4):47-50.(第五)
11. 中山市小榄镇城区绿化植物调查与评价,生态科学,2003,22(2):142-146。(第三)
12. 生态梅州战略思考,科学出版社,2004。(排名第三)
13. 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入侵生态及其治理,科学出版社,2004。(参编)
copyright©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1024*768模式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