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第二章>>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细胞要从环境中吸收养分,借示踪原子法研究得知,不仅无机物质的离子能透过细胞质到液泡,而且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如氨基酸、蔗糖、某些抗生素、维生素)也能通过细胞质。

一、生物膜

1、膜的特性和化学成分

特性:选择透过性

成分:蛋白质和脂质

2、膜的结构

  流动镶嵌型结构

  膜一般是由磷脂双分子子层(phospholipid bilayer)和镶嵌的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位于膜的表面,疏水性尾部在膜的内部。膜上的蛋白质有些是与膜的外表面相连,称为外在蛋白(extrinsic protein);有些是镶嵌在磷脂之间,甚至穿透膜的内外表面,称为内在蛋白(intrinsic protein)由于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不均匀,膜的结构不对称,部分蛋白质与多糖相连。膜脂和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

二、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理  (运输蛋白)

 
(二)载体运输

  离子通道(ion channel transport)理论认为,细胞膜上有内在蛋白构成的圆形孔道,横跨膜的两侧,离子通道可由化学方式及电化学方式激活,控制离子顺着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和膜电位差(membrane potential gradient),即电化学梯度(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被动地和单方向地跨质膜运输。

  载体运输(carrier transport)学说认为,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内在蛋白,它有选择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透过质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

  离子泵运输(ion pump transport)理论认为,质膜上存在着ATP酶,它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驱动离子的转运。植物细胞质膜上的离子泵(ion pump)主要有质子泵和钙泵。质子泵学说认为,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和运输是由膜上的生电质子泵(electrgenic proton pump),亦称H-ATP酶推动的。ATP驱动质膜上的H-ATP酶将细胞内侧的H向细胞外侧泵出,细胞外侧的H浓度增加,结果使质膜两侧产生了质子浓度梯度(proton concentration gradient)和膜电位梯度(potential gradient),两者合称为电化学梯度(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细胞外的阳离子就利用这种跨膜的电化学梯度经过膜上的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进入细胞内;同时,由于质膜外侧的H要顺着浓度梯度扩散到质膜内侧,所以质膜外侧的阴离子就与H一道经过膜上的载体蛋白同向运输(symport)到细胞内。

  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摄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pinocytosis)。胞饮作用是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矿质元素和其他物质的方式之一。胞饮作用是非选择性吸收,它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水分中的物质一起吸收进来,如各种盐类和大分子物质甚至病毒。

  胞饮作用过程是这样的:当物质吸附在质膜时,质膜内陷,液体和物质便进入,然后质膜内折,逐渐包围着液体和物质,形成小囊泡,并向细胞内部移动。囊泡把物质转移给细胞的方式有两种:1)囊泡在移动过程中,其本身在细胞内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质内;2)囊泡一直向内移动,到液泡膜后将物质交给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