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门
贝壳:软体动物特有结构,因此软体动物又称贝类。贝壳是由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外壳,一般分为三层:角质层(壳皮)、棱柱层(壳层)和珍珠层(壳底),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及少量贝壳素,为保护动物体的结构。贝壳的形状、数量因种类不同而异。 |
外套膜:软体动物背侧皮肤褶壁向下延伸形成的结构,常包裹着内脏团和鳃,有时足也包裹其中,具保护内脏的作用,有些还有运动(如头足类)、呼吸(如蜗牛)的功能。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及中间的结缔组织构成,外层上皮的分泌物形成贝壳,内层上皮的纤毛摆动形成水流,借以完成呼吸、摄食、排泄、生殖等。 |
外套腔: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称外套腔。 |
齿舌:软体动物特有的刮取食物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状突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摄食时伸出刮取食物。齿舌的数目、形状、大小为重要的分类依据。 |
晶杆:河蚌等动物胃肠之间的一种结构,为具消化酶的胶状物质构成的圆杆状结构,从晶杆囊中伸至胃内,晶杆囊壁上的纤毛摆动使晶杆不停转动以搅拌食物,同时晶杆端部有胃液作用下软化并溶解,释放糖原酶消化食物。 |
鳃心:乌贼等头足类动物入鳃血管在鳃基部膨大,并能搏动,将血液送入鳃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
围心腔:软体动物由围心腔膜形成的包围心脏的空腔,一般位于内脏团背侧,是体腔残留的部分,内有体腔液,心室和心耳位于其中,有保护心脏、辅助循环和排泄的作用。 |
次生鳃:又称露鳃或裸鳃。是软体动物的原鳃(实际上是栉鳃)消失后,代之以皮肤许多突起形成的一种次生性的皮肤鳃。有的分布于身体的整个背面(如蓑海牛),有的分布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如舌尾海牛的皮肤鳃在身体后端背面围绕肛门分布)。 |
墨囊:乌贼等头足类动物在胃的附近有一囊状结构,即为墨囊。墨囊内有墨腺,能分泌墨汁,囊有一长管直肠并行,末端在近肛门处开口于外套腔。囊内墨汁可从漏斗喷出,将海水染黑,有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