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动物门
分节: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称为分节。每一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
|
同律分节:除前一、后二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功能基本相似的分节称同律分节,如蚯蚓。 |
|
异律分节:各个体节的形态、结构、功能有较大差异的分节称为异律分,不同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的体节中,功能相同的体节愈合形成体部。如昆虫身体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
|
体部: |
|
真体腔:体壁与消化道壁之间的空腔由中胚层包围,即其内外壁均为中胚层,此类体腔称为真体腔。具体腔膜。因此类体腔是动物演化史上再次出现的体腔类型,故又称次生体腔。 |
|
疣足:多毛纲动物的运动器官,为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状物,分背肢和腹肢两部分,背肢和腹肢内各有一起支撑作用的足刺,背肢有一束刚毛,背侧有背须,腹肢有两束刚毛,腹侧有腹须。疣足不分节,具游泳、呼吸、保护功能。 |
|
闭管式循环:循环系统由密闭的血管和微血管网相连而成,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血液流动途径: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
|
开管式循环:河蚌、蝗虫等动物的血液不完全在血管内流动,还会离开血管,渗入组织器官之间。血液流动途径:心脏→动脉→血窦→静脉→心脏。 |
|
血窦:在蛭类等动物中,真体腔衩葡萄状组织所填充,故受挤而缩小成管状的血窦(体腔窦),里面充满体腔液,同时由于部分血管消失,所以血窦代替血管系统司循环功能。 |
|
后肾管: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体腔,具带纤毛的漏斗,为肾口,另一端开口于体表,为肾孔。后肾管除排汇体腔中的代谢废物外,因肾管上密布微血管,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
|
砂囊:消化管中一个坚硬的球形或椭圆形的富含肌肉的囊,其内壁覆盖有坚硬的角质层,囊内有吞食的砂料,故名。由于肌肉强力收缩,使食物在砂料及角质层间受到挤压、研磨,逐渐变成细小颗粒及碎片,最后形成浆状食物。其内层由外胚层形成,后接胃,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是环毛蚓等适应土壤生活的结构。 |
|
盲道:环毛蚓肠的背而中央凹陷而成的结构,称为盲道。盲道使消化吸收面积扩大。 |
|
盲肠:环毛蚓第XXVI体节的肠左右两侧向前伸出一对锥状肠,称为盲肠。盲肠与肠腔相通,既可以扩大消化吸收面积,也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 |
|
链式神经系统: |
|
环带:又称生殖带。某些环节动物的特定体节上状如指环的结构,体表无节间沟、刚毛,称为环带。环节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在生殖季节可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卵茧,以保证胚胎在陆地上正常发育。环带的形态、位置因属的不同而异。
背面观 腹面观 |
|
担轮幼虫:多毛纲等动物在发育过程中的幼虫期,营浮游生活,幼虫身体不分节,具假体腔,为原肾型排泄系统,运动器官为口前纤毛环(原担轮)和口后纤毛环(后担轮),体末还有端担轮,神经素与表皮相连,经变态,身体后端分出体节,出现真体腔,产生后肾,发育为成体。 |
|
群浮:当沙蚕性成熟时,在月明之夜,受月光刺激,雌雄合群在海面游泳,雌性在前面产卵,雄性在后面排精,在海水中完成受精,此种习性称为群浮。 |
|
异沙蚕相:多毛纲沙蚕科某些种类在生殖季节,其身体后半部因形成生殖细胞而发生形态改变,刚毛变得多而长,疣足变成叶状,称有性节,而体前半部无变化,称无性节,这种现象称异沙蚕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