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门”课后练习(答案)
一、填空
1.
椿象的生活史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称为(渐)变态。
2.椿象属(半翅)目,(刺吸)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前方)。
3. 蝗虫的口器为(咀嚼)式,构成口器的(上颚)、(下颚)、(下唇)属头部的附肢。
4.蝗虫的(后肠)和(马氏管)具有回收水分的功能,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5.蝗虫用(气管)呼吸,它是由(体壁)内陷面成。
6. 蝗虫的气管由(体壁)内陷而成,微气管一般分布在(组织与细胞)间。
7. 蝗虫的产卵器由(背瓣)和(腹瓣)组成。
8. 蝗虫的循环系统属(开管式),血液从心脏向前流,经(大动脉)流入头部,大部分血液向后方回流入(腹血窦),通过腹膈的孔隙进入(围脏窦),再通过背膈的孔隙流入(背血窦),然后由心孔再流入心脏。
9. 沼虾头部三对单肢型附肢是(第一触角)、(大颚)和(第一小颚)。
10. 沼虾的颚舟片是指(第二小颚)的外肢节,其作用是(激动水流以利呼吸)。
11. 沼虾的排泄器官是(触角腺),其排泄物是(鸟氨酸);蝗虫的排泄器官是(马氏管),它来源于(外胚层)。
12. 对虾属(甲壳)纲,头胸部具(5)对步足。
13. 蚯蚓通过(体表渗透)进行呼吸,褐云玛瑙螺的呼吸器官是(肺囊),沼虾/中国鲎和蝗虫分别用(鳃/书鳃)和(气管)呼吸。
14. 蚯蚓的排泄器官是(小肾管),其主要功能是(排泄);蝗虫的排泄器官是(马氏管),其来源于(外)胚层。
15. 蜜蜂的触角是(膝状)触角,口器是(嚼吸式)口器,前足是(净角)足,后足是(携粉)足,后翅前缘通过(翅钩)与前翅后缘相过结。其发育为(完全)变态,属(膜翅)目。
16. 菜白蝶属(鳞翅)目,其触角为(球杆)状。
17. 中国鲎的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尾剑)三部分。
18. 园蛛属(蛛形)纲,用(书肺)和气管呼吸,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19. 金龟子触角为(鳃片)状,白蚁触角为(念珠)状,丽蝇触角为(具芒)状。
20.叶蝉属(同翅)目,刺吸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后方);椿象的前翅是(半鞘)翅,蜻蜓的变态是(半)变态。
21. 完全变态昆虫其幼虫类型有(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无足型);蛹的类型有(离蛹)、(被蛹)和(围蛹)。
22. 螳螂前足为(捕捉)足,蝼蛄前足为(挖掘)足,龙虱后足为(游泳)足。
23.(触角)、(上颚)、(下颚)和(下唇)是昆虫头部保留到胚胎后期的附肢。
24. 昆虫的脑激素由(神经分泌细胞)所分沁,它作用于前胸腺和咽侧体,使前者释放(蜕皮激素),以诱导昆虫的(蜕皮变态);后者分沁(保幼激素),抑制(成虫或蛹的性状出现)。
二、选择题
1.C
2.B
3.B
4.B
5.C
6.C
7.C
8.C
9.A
10.A
三、判断题
(错)1.
(错)2.
(错)3.
(错)4.
(错)5.
(错)6.
(错)7.
(对)8.
(错)9.
(错)10.
(错)11.
(错)12.
(对)13.
(对)14.
(错)15.
(错)16.
(对)17.
(错)18.
四、填写分类位置
棉蝗属(直翅)目
人疥螨属(蛛形)纲
剑蚤属(甲壳)纲
沼虾属(甲壳)纲
蜈蚣属(多足)纲
蚂蚁(/蜜蜂)属(膜翅)目
椿象属(半翅)目
牙甲(/金龟子)属(鞘翅)目
粉蝶属(鳞翅)目
按蚊(/丽蝇)属(双翅)目
叶蝉属(同翅)目
人蚤属(蚤)目
蜻蜓属(蜻蜓)目
白蚁属(等翅)目
海蟑螂属(甲壳)纲
五、解释名词
1. 同律分节:身体各体节形状、结构、功能基本相似的分节。
2. 异律分节:身体前后体节形状、结构、功能有较大差异的分节。
3.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次生体腔退缩为围心腔、生殖腔和排泄器官内腔,后来围心腔壁消失,与组织间隙中的初生体腔混合,其内常充满血液。
4. 血窦:指由初生体腔(血管内腔)扩大而成,分布于器官组织间的空隙,其内流动着血液。
5. 外骨骼:指节肢动物体壁中非细胞结构的表皮层。它不仅具有保护内脏器官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还与附着于体壁内面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动,与脊椎动物的内骨骼有相似的作用。
6. 变态:指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外形、内部构造、生理机能以及行为习性上一系列变化的总和。
7. 完全变态:指昆虫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类型。其特点是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常有显著的区别,幼虫必须经蛹期的改造才能转变为成虫。
8. 半变态:指蜉蝣、蜻蜓等昆虫的个体发育中,经卵、稚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稚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区别,生活环境也不相同。
9. 孵化:胚胎发育完成后破卵壳而出的过程。
10. 羽化:指昆虫的蛹脱去蛹壳或若虫脱去最后一次皮而变成成虫的过程。
11. 蜕皮:节肢动物外骨骼具有周期性脱落的现象。
12. 趋性:昆虫对某种刺激物(热、光、化、湿、声)进行趋向性或背向性运动。
六、简答题
1.答
具有内肢节和外肢节的附肢为双肢型附肢。
对虾的大、小触角,大、小颚,三对颚足以及六对腹足在结构上均有内肢节和外肢节,所以都属于双肢型附肢。5对步足只有内肢节,而无外肢节,故属于单肢型附肢。
2.答
(1)单肢型:第一触角、大颚、第一小颚、五对步足;
(2)双肢型:第二触角、第二小颚、三对颚足、六对腹足。
3.答
蝗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司感觉、摄食;胸部司运动;腹部司生殖、营养、代谢。
4.答
节肢动物体壁中的角质层不仅具有保护内脏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蒸散作用,还与附着于体壁内面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内骨骼有相似的作用,称外骨骼。
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活动和限制了身体的生长,通过形成关节(躯体分节、附肢具关节)和蜕皮来解决。
5.答
(1)附肢高度特化,行使多种功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2)胸部具翅,利于觅食、避敌、迁移、寻偶等生存竞争。
(3)外骨骼具有较厚的蜡层,后肠和马氏管具有回收水分的功能,能保持体内水分平衡,防止化学伤害。
(4)气管直接输送氧气,满足飞行时对氧的需求。
(5)食性广泛,减少种间竞争,易找到食物。
(6)生殖方式复杂,多样化,适于各种环境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