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门

一、填空

1.软体动物一般可分为                                        4部分。

2.贝壳的珍珠层由          分泌形成。

3.贝壳一般由                                             三层结构组成,其组成成分主要是                   

4.软体体动物的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下                              的内腔三部分。

5.中国圆田螺身体前部有4对主要的神经节,分别是                            

          。其中         位于口球之后、食道背侧。

6.无齿蚌外套膜后缘有两个管状开口,在腹方的称为          ,在背方的称为         

7.河蚌的外套膜由外到内依次由                              三层组成。其功能主要是                                   

8.无齿蚌的前闭壳肌内侧背方和腹方的小肌肉束分别称为                   

9.河蚌的主要呼吸器官是          ,左右两侧各有2个片状的         

10.河蚌的鳃瓣由                    组成,它们由许多纵行排列的          构成。

11.河蚌鳃瓣的两片鳃小瓣前、后缘及腹缘愈合成“U”形,两鳃小瓣之间由          相连,将鳃小瓣围成的          分隔为许多          。在瓣鳃的背缘有一个由内、外鳃小瓣围成、前后贯通的管状结构,称为         

12.水流携带氧气由河蚌的入水管(口)进入          ,经                   

          ,最后经出水管(口)流出,水流在鳃部进行气体交换。

13.无齿蚌的心脏由                      组成,从            向前和向后发出的血管分别称为                     

14.河蚌雌雄              ,生殖腺位于足上部的              中,为葡萄状腺体,精巢呈           色,卵巢呈          色。

15.乌贼的肌肉质口球内有                 

16.乌贼的足特化为                 

17.乌贼第四对腕称为            ,其特点是            。雄性            侧第五腕中间的吸盘            ,称茎化腕,起            的作用。

18.头足类之所以成为无脊椎动物最高等的类群,是因为具有与脊椎动物结构相似的

         和脑有         保护。

19.多数海产软体动物要经过                    两个幼虫阶段,淡水河蚌的幼虫为         

20.填写动物的分类位置及结构特征

动物

分类位置

贝壳数目

贝壳形状

足的形状

石鳖

 

 

 

圆田螺

 

 

 

 

背角无齿蚌

 

 

 

 

大角贝

 

 

 

 

乌贼

 

 

 

鹦鹉螺

 

 

 

钉螺

 

 

 

 

珍珠贝

 

 

 

 

褐云玛瑙螺

 

 

 

 

牡蛎

 

 

 

 

扁卷螺

 

 

 

 

 

二、判断

1.外套膜包围的空称称为次生体腔。

2.无齿蚌的围心腔是真体腔残留部分。

3.河蚌口内具角质颚片和齿舌。

4.无齿蚌每一鳃瓣由内、外鳃小瓣构成,其间被瓣间隔隔成若干鳃水管。

5.无齿蚌的肾脏以肾孔与围心腔相通,以肾口通至内鳃上腔。

6.雌性无齿蚌的“育儿囊”位于外鳃内腔。

7.无齿蚌的外套腔内水流循环是营养、呼吸、排泄、繁殖等生理活动的“交通命脉”。

8.褐云玛瑙螺的精巢为白色,卵巢为黄色。

9.褐云玛瑙螺的呼吸作用在“肺囊”中进行,肺囊的开口在右眼触角的基部,称呼吸孔。

11.雄性乌贼右侧第五腕中间的吸盘退化,特化为茎化腕,可将精荚关入雌性体内,起到交配器的作用。

12.乌贼的内壳叫海螵蛸,它是疏松的石灰质结构,其空隙处充满气体,可减轻身体比重,利于游泳。

13.乌贼的贝壳位于外套膜内,故称为内骨骼。

14.软体动物是一类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的动物。

15.多板纲的神经系统与涡虫相似,是梯状神经系统。

 

三、选择

1.珍珠是由(外套膜、贝壳珍珠层、内脏团、外套膜和内脏团)分泌形成。

2.乌贼的循环系统发达,属闭管式循环,其心脏由(    )组成。

A.一心室二心耳                             B.一心室二心耳和二鳃心

C.二心室二心耳                             D.二心室二心耳和二鳃心

3.河蚌通过(原肾管、后肾管、焰细胞、体表)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4.软体动物的围心腔在发生上属于(囊胚腔、原肠腔、真体腔、混合体腔)。

5.河蚌内脏团与外套膜之间的空腔为(外套腔、假体腔、真体腔、围心腔)。

6.乌贼快速游泳的器官是(发达的鳍、众多的腕、发达的外套膜和漏斗、发达的足)。

 

四、思考与简答

1.分析比较双壳类和头足类适应于不同生活方式的结构特征。

2.比较多板纲、掘足纲、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的结构特征。

3.如何理解头足类是最进化的软体动物?

4.简述河蚌呼吸的水流途径。

5.试解释腹足类身体的不对称现象。

6. 软体动物的贝壳是如何形成的?珍珠又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第 8 章“软体动物门”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

  1.河蚌的贝壳分为3层,即:(      )、(      )和(      ),其中(      )与珍珠形成有关。
  2.河蚌外套膜后缘有两个管状开口,在腹方的称为(      ),在背方的称为(      )。
  3.褐云玛瑙螺的脑神经节位于(      )上方。
  4.头足类之所以成为无脊椎动物最高等的类群,是因为具有与脊椎动物结构相似的(      )和脑有(      )保护。
  5.河蚌的前闭壳肌内侧背方和腹方的小肌肉束分别称为(      )和(      )。
  6.河蚌的心脏由(      )组成,从心室向前和向后发出的血管分别称为(      )和(      )。
  7.褐云玛瑙螺的口球内有(      )和(      )。
  8.河蚌的胃腔内有(      )起搅拌食物的作用。
  9.河蚌、褐云玛瑙螺贝壳数目分别为(      )、(      );其壳形状分别为(      )、(      )。
  10.乌贼的足特化为(      )和(      )。
 

二、选择题

        1.河蚌的肾脏以(      )通至内鳃上腔。

            A.肾孔√;    B. 肾口;    C. 肾门

        2.雌蚌的“育儿囊”位于(      )

            A.外鳃内腔√;    B. 内鳃上腔;    C. 外套腔

        3.贝壳的角质层是由(      )分泌而成的。

            A.外套膜边缘√;    B. 外套膜缘背面;    C. 整个外套膜表面。

        4(      )又称淡菜,是一种人们欢迎的海味产品。

            A. 扇贝;    B. 贻贝√;    C. 日月贝

        5. 石鳖在发育过程中有自由游泳的(      )

            A.担轮幼虫√;    B. 面盘幼虫;    C. 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三、判断题

(      )1.河蚌的围心腔是真体腔残留部分。
(      )2.褐云玛瑙螺的呼吸作用在“肺囊”中进行,肺囊的开口在右眼触角的基部,称呼吸孔。
(      )3.河蚌每一鳃瓣由内、外鳃小瓣构成,其间被瓣间隔隔成若干鳃水管。
(      )4.褐云玛瑙螺的精巢为白色,卵巢为黄色。
(      )5.河蚌的肾脏以肾孔与围心腔相通,以肾口通至内鳃上腔。
(      )6.河蚌的外套腔内水流循环是营养、呼吸、排泄、繁殖等生理活动的交通命脉。
(      )7.雌性河蚌的“育儿囊”位于外鳃内腔。
(      )8.软体动物是一类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的动物。
 

四、 填写分类位置

  石鳖属(      )纲;        钉螺属(      )亚纲;
  角贝属
(      )纲;        乌贼属(      )目;
  泥蚶属
(      )目;        鹦鹉螺属(      )亚纲;
  鲍属
(      )亚纲;        褐云玛瑙螺属((      )亚纲;
  海兔属
(      )亚纲;      文蛤属(      )目;
  牡蛎属
(      )目;        田螺属(      )亚纲;
  背角无齿蚌属
(      )目;  扁卷螺属(      )亚纲;
  珍珠贝属
(      )目。

 

五、简答题

        1. 简述河蚌呼吸的水流途径。

        2. 试解释腹足类身体的不对称现象。

        3. 如何区别软体动物的7个纲?

        4. 软体动物的贝壳是如何形成的?珍珠又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