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小结
哺乳类顾名思义是具有乳腺(雄性退化)、有哺乳和养育后代能力的动物。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具胎盘,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直接产出幼仔,结合哺乳,极大地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和向成体成长过渡的能力。
哺乳类的祖先要追溯至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发展出的一支似哺乳的合颞窝类爬行动物,经中生代二叠纪的盘龙类、三叠纪的兽孔类、兽齿类,在三叠纪末期进化出真正的哺乳类。这一进化过程伴随着许多重要的结构特征的出现:恒温、高代谢率、具胎盘、乳腺、支持活跃敏捷运动的骨骼系统的变化(即四肢的扭转)、脑的发达和机能皮层化等。哺乳类在中生代的白垩纪和新生代的第三纪得到空前的大发展,迅速辐射开来,形成现在的、在多种生态环境中的哺乳类的多样性。
最原始的现生哺乳类是产卵的原兽单孔类,但孵化出的幼仔仍以母乳为食;其他哺乳类均为胎生,其中的低等类型是后兽有袋类,胎盘较为原始,幼仔发育不完全即降生,其后在母体育儿袋中以母乳为食完成发育和早期生长;其余大部分哺乳类为具有完善胎盘的真兽动物,通过胎盘,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后出生。
除原兽亚纲动物外均有再生性的异型槽生齿,并由于不同食性而产生很大变异。食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动物的体型、器官结构和生理机能,分为食虫类、食草类、食肉类和杂食类。食草类消化道中有共生的大量微生物,食肉类有强大的裂齿等。
哺乳类全身被毛,具有汗腺,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感觉整和能力和调节体温的能力,有灵活快速的运动能力,有冬眠、半冬眠以及迁徙的习性,有极强的行为可塑能力,这些结构和习性使哺乳类具有适应各种地理环境、气候类型的能力,使之成为占领了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的生灵。
家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