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鸟类的行为
一、繁殖
鸟类在繁殖期间表现出复杂的行为,包括:求偶、占区、筑巢、孵卵、育雏,提高生殖能力和子代的存活率,保证其种族的延续。
1.求偶
多数鸟类是一雌一雄,一些种类是一雄多雌,而少数为一雌多雄。
在交配前或交配期雄鸟表现出各种鸣叫和动作,以吸引雌性,达到交配的目的,称为求偶炫耀(courtship display)。包括:鸣叫、展示体色、彼此身体的接触、特定姿势、特殊动物(如舞蹈、婚飞、喂食等)、装饰求偶场等。
求偶是在同种鸟类中进行,可能很简单,但往往较为复杂。与求偶的程序相关的羽毛色彩和图案是独特的,保证配对的鸟是同种的。在求偶过程中彼此选择最合适的配偶有利于将最好的性状、最优质的基因传给后代,提高后代存活率和生殖能力。
2.占区
繁殖季节多数鸟类需要占据一个安全且食物丰富的区域,并受到配对一方或双方的护卫,此区域为巢区或领地(territory)。这种占地行为是鸟类保护自己后代的手段。
一个大的巢区可达几十平方公里,可用来求偶、交配、营巢及成鸟和幼鸟的索饵场所。较小的巢区为几百到几千平方米,仅具有其中一项或几项功能。
3.筑巢
多数鸟类交配前开始在巢区内筑巢。鸟巢为卵和雏鸟提供栖息之地,为亲鸟育雏提供场所,有保温和保护卵、雏鸟免受风、雨及天敌侵袭的功能。
鸟巢的结构具有种的特异性。筑巢可由任何一方或双方协作完成。巢的位置有很大不同,地面或地下土洞、树洞或岩石裂缝中、树叉上、建筑物上或屋檐下、水面上、悬挂式。筑巢材料可以是泥、石块、植物性材料和动物性材料(毛或羽)。材料可能简单地堆积,或精细地编织、缝合、粘接。
鸟类营巢可分为独巢和群巢2类。大多数鸟类为独巢或松散的群巢。鸟类集群营巢的因素有:(1)适宜营巢的地点有限;(2)营巢地区的食物比较丰富;(3)有利于共同防御天敌。这些因素中,“适宜营巢的地点有限”可能是主要原因,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大规模开发,适宜巢址的进一步减少,集群营巢的趋势更加明显。
4.产卵与孵卵
(1)产卵
窝卵数:在繁殖季节内,雌鸟所产的满窝卵的数目,称窝卵数。窝卵数具有种的特异性。
定数产卵:在一个繁殖季节内只能产生一个固定数目的窝卵数,不论巢内的卵有无破损或丢失,雌鸟绝不再补产,如鸽。
不定数产卵:在一个繁殖季节内产卵数不固定,若巢中的卵丢失,在开始孵卵前雌鸟会再向巢内补产一些卵,如鸡。
(2)孵卵
鸟类多用自已的体温孵卵。孵卵通常由雌鸟担任(如乌鸦、喜鹊、鸡形目),或雌雄轮流(大多数鸟类,如水禽),少数鸟类只由雄鸟担任(如鸸鹋、几维鸟)或群体孵卵(如褐头凤鹛、犀鹃)。
孵卵时腹部羽毛脱落形成裸区,称为孵卵斑,此处温度较高,有利于孵卵,
5.育雏
育雏工作常由雌、雄亲鸟共同但任。内容包括:喂食()、给水、保温、清洁等。
雏鸟分早成雏(precocial)和晚成雏(altricial)。早成雏孵化期较长,出壳后全身覆以绒羽,很快即可自行觅食,如鸡、鸭等。晚成雏孵化期较短,出壳后发育不全,眼未张开,全身裸露无羽,需亲鸟长期喂养后才可独立生活,如麻雀。
二、迁徙
鸟类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行为称
随季节不同而有规律地变更栖息地的鸟类称为候鸟(migrant)。其中夏季飞来繁殖、秋季南去越冬的鸟类为夏候鸟,如家燕、楼燕。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上繁殖的鸟类为冬候鸟,如野鸭、大雁等。在迁徙途中路经某地,暂时栖息的鸟类称为旅鸟,如广东的黄胸鹀。另一类鸟类终年留居在其出生和繁殖地,已完全适应当地气候的变化,称为留鸟(resident),如麻雀、喜鹊等。
鸟类迁徙的定向是一个复杂的行为,多年的研究还未完全提示其奥秘。已知的有以下几种定向机制:
(1)视觉定向:利用太阳、月亮、星辰及所观察和记忆的沿途陆地标志定向;
(2)磁场定向:利用地球磁场定向,如对信鸽的研究发现,其头骨内部有一层微粒状磁铁矿物质;
(3)嗅觉、听觉定向:利用嗅觉、听觉定向,感受迁飞路线上一些地区特有的化学刺激和声音的刺激以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