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小结

      

         爬行动物为真正适应陆生的脊椎动物,其成功主要归于羊膜卵的进化。产于陆地的羊膜卵,不仅具有坚硬的外壳,重要的是胚胎发育得到卵内3层膜(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的保护,使胚胎发育能在干燥的陆地上进行,彻底脱离了水的束缚。在身体结构上爬行类还具有干燥的、有角质鳞片保护的皮肤,有效防止水分蒸发;以及进步的骨骼支持,脊柱进一步分化,具有颞窝,次生腭;肺呼吸进一步完善,胸廓出现;心脏包括完全分隔的2个心房和1个心室,心室中出现不完全分隔,但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大脑开始出现新脑皮,纹状体增大而使大脑体积增加,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脑神经为12对。

        爬行类与两栖类一样,仍是变温动物,但大多数种类以其更有效的行为来控制体温,以适应陆地温度的变化。

        爬行类在系统发生上是起源于古生代末期的古两栖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种类极大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爬行类在古生代末期的3大分支即无颞窝类、合颞窝类和双颞窝类是以头骨上出现的颞窝数目来区别的。无颞窝内衍生出现生的龟鳖类;合颞窝类是似哺乳动物类群,最后演化出现生的哺乳类;双颞窝类进化出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新西兰喙头蜥已面临绝灭,其形态特征与中生代双颞窝类化石相似。龟鳖类是一群特化动物,具有沉重的骨质板,无牙齿,均为卵生。有鳞目的蜥蜴和蛇类占现生爬行类的95%,体被角质鳞片。许多种类在炎热和干旱贫瘠的地带生活。鳄类是初龙类支系留下的唯一现存的爬行类代表,是取高等的爬行类。

        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