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爬行类的起源与古爬行类

      

         羊膜动物是起源于古生代末一个单系类群。绝大多数古生物学家同意羊膜动物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起源于类似两栖类的四足类的一个类群的观点。在石炭纪和二叠纪四足类中有两类动物即荚椎类(Lepospondyls)和炭螈类(Anthracosaurs),其头骨结构更接近羊膜动物。而炭螈类被认为最可能是羊膜动物的姐妹群。在石炭纪末期羊膜动物已经分成3大支系,第一支是无颞窝类,其头骨的眼眶后部无颞窝,而被覆以真皮骨。传统观点认为这一类群的现生代表为龟鳖类,具有原始和特化的特征,自三叠纪发现它们的化石以来很少变化。这一观点已经受到分子系统研究的挑战。第二支系是合颞窝类,是似哺乳爬行动物,头骨颊部有1对颞窝。这是羊膜动物的第一个分化类群,后经盘龙类(Pelycosaurs)、然后是兽孔类(Therapsids),最后演化出哺乳类。第三支系为双颞窝类,进化出所有的爬行动物类群和鸟类,其特征是在头骨有2对颞窝。双颞窝类又分为3个类群,即有鳞类(Lepidosaurs),包括已绝灭的鱼龙类(Ichthyosaurs)和所有现代有鳞目种类及喙头目动物;更进化的初龙类(Archosaurs),由恐龙类、现生的鳄类和鸟类组成;较小的第三类是鳍龙类(Sauropterygians),包括已经绝灭的几种水生动物类群,其中的代表动物是大型、长颈的蛇颈龙类。

         爬行类的出现与当时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化相关。石炭纪末期地球上发生造山运动,大面积干旱寒冷地区出现,植物系列发生了演替。更加适应陆地生活的爬行类随之产生,并在生存竞争中不断发展。在中生代,在距今2.25 亿年至6500万年间,爬行类极大地繁盛,不仅在陆地生活,还侵入到水中和空中,占领了广袤的生境,大约历经了500万代,这一时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这一时代结束于中生代最后一个时期即白垩纪末期。绝灭的爬行类极为引人关注。

        几类古爬行类:

        1.海生的爬行动物:鱼龙和蛇颈龙。

        2.飞翔的爬行动物:翼龙。

        3.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恐龙(合川马门溪龙、云南禄丰龙、剑龙、甲龙、角龙、鸟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