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两栖类的起源和进化

 

    两栖类是具有内鼻孔和肉状鳍的总鳍鱼类(Crossopterygii)的后代。在晚泥盆纪时期,气候潮湿温暖,大量植物生长,水中的落叶和残枝增多并不断地腐烂,致使水中缺少氧气。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面临缺氧和干旱,促使具有内鼻孔和肉质偶鳍的古总鳍鱼类上岸寻找新的有利环境。经过长期在不同水塘之间的爬行,鳃演变成肺,偶鳍演变成四足(古总鳍鱼鳍骨排列与四足类骨骼排列相似),最终演变出最早期的两栖动物。

    最早的两栖类化石即鱼石螈(Ichthyostega发现于距今3.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地层,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能在地面上运动的首批脊椎动物,结构上具有鱼类和两栖类的特征:头骨被真皮骨覆盖,有带鳍条的鱼尾和鳃盖骨,体表覆以小鳞片。但同时具有有关节的五趾(指)型四肢(骨片排列与总鳍鱼的偶鳍相似),头骨与肩带失去联系等。

    随之而来的温暖潮湿的石炭纪使两栖类得以迅速地辐射发展,产生了多样化的种类,总称为坚头类(Stegocephalia),分为迷齿类(Labyrinthodontia)和壳椎类(Lepospondyli),在三叠纪前绝灭。在侏罗纪出现的现生两栖类,据推测可能是从迷齿类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