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鱼类的洄游
某些鱼类在其生命过程中的一定时期会沿一定路线进行集群的迁移活动,以寻求对某种生理活动的特殊要求,并避开不利的环境,这种迁移活动称为洄游。洄的原因和洄游路线的决定因素较为复杂,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洄游为鱼类创造最有利于繁殖、营养和越冬的条件,是保证鱼类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适应行为,而这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性固定而成为本能的。
根据洄游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3类。
(1)生殖洄游
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产生生理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进入产卵场,这种为实现生殖目的而进行的洄游称为生殖洄游。如成熟的海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在生殖期进行溯河洄游,到达淡水的产卵地。而淡水的鳗鲡(Anguilla japonica)则降河洄游,从淡水游向深海进行产卵,幼鱼为透明柳叶状,经变态后再溯河而上,进入淡水生长。青鱼、草鱼、鲢、鳙等终生生活于淡水,它们的生殖洄游是从江河下游及其支流或附属湖泊上溯到中、上游产卵场。
(2)索饵洄游
鱼类为追踪食物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称为索饵洄游。
(3)越冬洄游
当秋季气温下降,鱼类为寻求适宜水温常集结成群,从索饵声转移到越冬场,这种洄游称为越冬洄游。
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是鱼类生活周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三者又以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目的而互相区别。
此外,还可根据鱼类洄游路线的不同而将洄游分为:降河洄游(鱼类性成熟后由淡水洄游至海水繁殖,如鳗鲡)、溯河洄游(鱼类性成熟后由海水进入淡水,上溯至江河上游产卵繁殖,如中华鲟、大麻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