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节 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中间寄主为猪故得名。
一、形态结构
成虫白色带状,全长为2-4m,有700-1000个节片(Proglottid)。虫体分头节(scolex),颈部(neck)和节片3个部分。头节圆球形,直径约为lmm,头节前端中央为顶突(rostellum),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大小相间或内外两圈排列,顶突下有4个圆形的吸盘,这些都是适应寄生生活的附着器官。生活的绦虫以吸盘和小钩附着于肠粘膜上。头节之后为颈部,颈部纤细不分节片,与头节间无明显的界限,能继续不断地以横分裂方法产生节片,所以也是绦虫的生长区。节片愈靠近颈部的愈幼小,愈近后端的则愈宽大和老熟。依据节片内生殖器官的成熟情况可分为未成熟节片(Inmmature proglottid)、成熟节片(mature proglottid)和孕卵节片或称妊娠节片(gravid Proglottid)3种。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内部构造尚未发育。成熟节片近于方形,内有雌雄生殖器官。孕卵节片长方形,几乎全被子宫所充塞。
1.体壁与营养
绦虫的体壁与吸虫的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在皮层的表面具有很多微毛(microtriches),能增加表面积。绦虫没有消化系统,没有口及肠,而是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它比吸虫的更为突出,微毛的存在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积。在皮层内具有大量的线粒体,这表明吸收可能需要能量,可能有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的过程。皮层也可通过寄主的酶促进食物的消化作用。绦虫吸收的营养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实质中。通过厌氧呼吸以获得能量。
2.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也属原肾管型,由焰细胞和许多小分枝汇入身体两侧的两对侧纵排泄管(一对在背面,一对在腹面)组成。在每个节片的后端2条腹排泄管问又有一横排泄管相连,在成熟节片中背排泄管消失,在头节2对排泄管间形成一排泄管丛,在最末一个节片的后方左右二腹排泄管会合,并由一总排泄孔通出体外,若该节片断离身体,则两条纵排泄管末端与外界相通的孔即为排泄孔,不再形成总排泄孔。
3.神经系统
头节上的神经节不发达,由此发出的神经索贯串整个节片,最大的一对神经索是在两纵行排泄管的外侧,节片边缘之内侧。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
4.生殖系统
最发达。雌雄同体。在每个成熟节片内,都有成套的雌雄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在成熟节片的背侧有150-200个泡状的精巢散布在实质中,每个精巢都连有输出管(输精小管),输出管汇合成输精管,输精管稍膨大盘旋曲折,成为储精囊(有人仍称为输精管),其后为阴茎,被包在阴茎囊内,开口于生植腔。由生殖腔孔与体外相通。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分为左右两大叶,在靠近生殖腔的一侧有一小副叶(此为该种特征之一),由卵巢发出的输卵管通入成卵腔,成卵腔之周围有梅氏腺。由成卵腔向上伸出一直囊状的子宫,向下通过卵黄管与卵黄腺相连、并由成卵腔伸出一管称为阴道(或称膣),通至生殖腔,可以接受精子。
受精可以是同一节片,或不同节片,或2个个体互相受精。精子从阴道到成卵腔,一般在成卵腔或阴道内受精,并在成卵腔内由卵黄细胞分泌成外壳。梅氏腺的分泌物对卵起滑润作用。受精卵由成卵腔到子宫,子它逐渐长大,节片中的其他部分逐渐消失,最后子官分成许多支,其中储存很多卵,此时的节片称为孕卵节片。孕卵节片的子宫分支,猪带线虫一般每侧分成约9支(7-13支)。虫体后端的孕卵节片,常数节连在一起,逐渐地和虫体脱离,随寄生粪便排出体外。被排出体外的节片,其子宫内的卵已发育成六钩蚴(oncoospere或 hexacanth ermbryo)具 3对小钩,卵为圆形。直径约3l-43μm,其外壳在卵排出时已消失。但在卵外包有较厚的具放射状纹的胚膜。
二、生活史
虫体后端的孕卵节片、随寄主粪便排出或自动从寄主肛门爬出的节片有明显的活动力。节片内之虫卵随着节片之破坏,散落于粪便中。虫卵在外界可活数周之久。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钓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一般多在肌肉中约经60-70天发育为囊尾蚴(cysticercus)。囊尾蚴为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头节凹陷在泡内,可见有小钩及吸盘。此种具囊尾蚴的肉俗称为米粒肉或豆肉。这种猪肉被人吃了后,如果囊尾蚴未被杀死,在12指肠中其头节自囊内翻出,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经2-3个月后发育成熟。
猪肉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