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节 三角涡虫(Dugesia)

 

          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以活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外形叶状,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背面稍凸颜色深,头部有2个黑色的眼点。腹面平色淡,密生纤毛,并有粘液分泌于附着物上,利于蠕动。口位于腹面体后13处,稍后为生殖孔,无肛门。

          一、体壁

    皮肤肌肉囊构成,表皮由外胚层形成的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其中的杆状体(Rhabdites)由实质中的成杆状细胞分泌而成。遇刺激时,涡虫将杆状体排出体外,弥散毒性粘液,可捕食和防御敌害。表皮下为一层非细胞结构的基膜,再下依次分层排列环肌,斜肌和纵肌。最内层为肠壁,由一层内胚层分化的柱状上皮形成,其中的空腔为肠腔。体壁与肠壁之间为合胞体形式的实质填充,其他器官多埋在实质组织中。

    二、消化系统

    有口无肛门,口后为咽囊,周围为咽鞘,其中有肌肉质的咽,咽可从口中翻出捕食。并释放消化酶,在体外分解消化食物,而后吸人肠内,由肠壁细胞吞入行细胞内消化。肠分3支主干,一支向前,2支向后,分别位于咽囊的两侧。每支主干又反复分出小支,其末端封闭为盲管,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三、呼吸、循环与排泄

    涡虫无特殊的相应器官,借体表进行气体交换,靠实质中的体液传递物质,排泄器官为原肾管。

    四、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头部一对神经节构成“脑”,并发出一对腹神经索,沿两侧通向体后,并有横神经连于其间。眼点由色素细胞和视觉细胞构成,只能感光不能看物。耳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司味觉和嗅觉。表皮内分布许多触觉细胞。对食物正向反应,避强光,趋弱光,夜间活动强于白天,适于石底爬行生活。

    五、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结构复杂。

    (1)雄性生殖系统:在体之两侧有很多精巢,每一精巢有一输精小管(vas efferens),汇合在两侧各成一输精管 vas deferense),到身体中部膨大,一般称为储精囊(seminal vesicle),两储精囊汇入多肌肉的阴茎penis),在阴茎基部有很多单细胞腺体称前列腺(prostate glands),开口于生殖腔(genital atrium

    (2)雌性生殖系统:在身体前方两侧各有一卵巢,每一卵巢有一条输卵管(oviduct)向后行,同时收集由卵黄腺(vltellaria )来的卵黄,2条输卵管在后端汇合形成阴道(vajina即为雌生殖腔),通入生殖腔中,由阴道前端向前伸出一条受精囊(seminel receptacle,也称交配囊copulatory bursa),在交配时接受和储存对方的精子。

        涡虫虽为雌雄同体但行异体受精(cross fertilization涡虫交配时两虫各翘起体尾端的一段腹面贴合各从生殖孔内伸出阴茎进入对方的生殖腔内,输入精子,行体内受精然后两虫分开。对方的精于暂时储存在受精囊内,当卵巢排卵时从囊内游出沿阴道、输卵管到达输卵管前段与卵受精。受精卵附以卵黄腺所产的卵黄细胞移至生殖腔,几个受精卵和不少卵黄细胞一起被生殖腔分泌的粘液(形成皮膜)裹住,形成卵囊(egg capsule)或称卵袋(cocoon),最后从生殖孔排出。

    三角涡虫的卵袋是圆球形有一小构附于浸在水中的石块或其他物体上。螺旋卵裂,直接或间接发育,海产种类具有牟勒氏幼虫期。

    涡虫除进行有性生殖外,尚可进行无性生殖。淡水及陆地的涡虫以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生殖。分裂时以虫体后端粘于底物上,虫体前端继续向前移动,直到虫体断裂为两半。其分裂面常发生在咽后然后各自再生出失去的一半,形成2个新个体。有些小型涡虫(如微口涡虫Microstomum),经数次分裂后的个体并不立即分离,彼此相连,形成一个虫体链,当幼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彼此分离营独立生活。

    六、再生

    涡虫具很强再生)能力 将其切成多段,每段都能再生成一完整个体。经切割或移植, 可产生二头或二尾涡虫。另外再生的极性明显,再生速率由前向后逐渐递减,即前端生长最快,后端最慢。当涡虫饥饿时,可将其内部器官除神经系统逐渐吸收掉,一旦获得食物,重新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