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English

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Inse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NU

首页 » 科研团队 » 博士后 » 陈楠

陈楠

时间:2018-10-19 15:59:10

个人简历

陈楠,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8年6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9月加入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期间主要从事表皮碳氢化合物功能及合成的分子调控研究。利用无创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探究了豌豆蚜表皮碳氢化合物(CHC)的表型可朔性及其潜在的生化分类应用。首次在半翅目蚜虫鉴定出参与碳氢化合物合成的关键基因CYP4G51,从分子层面揭示豌豆蚜抗旱生理的调控。

研究内容

博士后研究以德国小蠊为模式系统,涉及昆虫化学生态和抗性生理两个方面。一方面围绕交配识别,挖掘和验证接触性性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阐明其分子合成途径,在此基础探究该途径的内分泌调控机理。另一方面,立足表皮抗药性的形成,厘清其生化及结构基础,并筛选关键分子靶标。

科研成果

(1) Chen, N., Fan, Y.-L., Bai, Y., Li, X.-d., Zhang, Z.-F., Liu, T.-X., 2016. Cytochrome P450 gene, CYP4G51, modulates hydrocarbon production in the pea aphid, Acyrthosiphon pisum. Insect Biochem. Mol. Biol. 76, 84–94.

(2) Chen, N., Bai, Y., Fan, Y.-L., Liu, T.-X., 2017.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based cuticular hydrocarbon profiling for intraspecific delimitation in Acyrthosiphon pisum. PLoS One. 12, e0184243. 

(3) Zhang, Y., Wang, X.-X., Zhang, Z.-F., Chen, N., Zhu, J.-Y., Tian, H.-G., Fan, Y.-L., Liu, T.-X., 2016. Pea aphid Acyrthosiphon pisum sequesters plant-derived secondary metabolite L-DOPA for wound healing and UVA resistance. Sci. Rep. 6, 23618. 

(4) Chen, N., Pei, X.-J., Fan, Y.-L., Liu, T.-X., 2018. Integument-riched CYP4G19 facilitates hydrocarbon biosynthesis to impair cuticular permeability in pyrethroid resistant Blattella germanica. In preparation. 

(5) 刘同先,陈 楠,樊永亮。一种调控蚜虫碳氢化合物合成基因及其应用。公布号:CN106754988A。

参与课题

(1) 中科院动物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Chinese IPM1501) : 豌豆蚜碳氢化合物合成部位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2015–2017 。

(2) 中科院动物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Chinese IPM1717) : 豌豆蚜CYP4G51和ACC基因功能研究,2017–2019。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2533) : 细胞色素P450酶CYP4G51调控豌豆蚜耐旱性和杀虫剂穿透性的分子机制,2018–2021。

荣誉奖励

(1) 全国第十一届化学生态学术研讨会优秀墙报,2016年7月; 

(2)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11月;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 2017年12月;

(4) 应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2016、2017年度优秀研究生一等奖。


Copyright © 2018 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